蒙古襲來守護日本的「元寇防塁」景點總整理2024

18世紀初期,成吉思汗從亞洲到歐洲建立強大的蒙古帝國。成吉思汗的孫子也就是第五代皇帝忽必烈將國名改為「元」,派遣使者到日本要求通行,然而鎌倉幕府拒絕了。1274年忽必烈進攻日本,從博多灣西部上陸,和九州的御家人(武士)持續激烈戰役。這個戰爭讓日本苦戰許久,更讓博多受到甚大破壞(文永之役)。

鎌倉幕府為了防止元軍的攻擊,任命九州各地御家人,從1276年3月起,緊急花上約半年時間在博多灣海岸沿線建立約20公里的石牆。這個石牆在當時被稱為「石築地」,因此博多也被稱為「石城」。「元寇防壘」是大正時代考古學者所命名,現在這個名稱被普遍使用。

1281年,元朝再次進攻日本(弘安之役),不過在「元寇防壘」的阻擾之下未能登陸博多。元軍在松浦近海等地駐守,長期戰役之中碰上暴風雨,許多軍船因此沉沒或損壞造成莫大損失因而撤退。

元軍戰爭的最前線,被博多灣圍繞的福岡,仍留下許多關於蒙古襲來的歷史遺跡。這次就要來介紹守護日本過往戰爭中留下的歷史遺跡。

元寇防塁位置図

元寇防塁配置図

◆西區(今津・生之松原・今宿元寇防壘等)

◆早良地區(西新・百道元寇防壘等)

◆博多地區(博多小學石壘遺跡)

◆東區(箱崎元寇防壘、志賀海神社、火焔塚等)

◆博物館・資料館
 

西區1)今津元寇防壘

約3公里長的防壘,據說是由大隅國(鹿兒島)・日向國(宮崎)的御家人分擔建造。現在約200公尺經過整修公開。

從海上來看防壘高約3公尺。元寇防壘位在松原的沙灘沿岸,現在築起高約3公尺防風・防砂用的木柵欄能感受當時防壘的高度。

史跡ひろば

此外,附近的「史蹟廣場」設置面板展示和語音導覽的影片等,能學習到關於元寇防壘的歷史。

看更多介紹: 今津元寇防壘

2)生之松原元寇防壘

約2.5公里長的防壘,沿著白砂和松林邊界築起。據說是由肥後國(熊本)的御家人負責建造。

捲軸畫「蒙古襲來繪詞」描繪了肥後國御家人竹崎季長一行在肥後國御家人菊池武房駐守防壘前行軍的樣子,這裡畫的就是生之松原的元寇防壘。
現在一部分防壘修復至當時建造時的高度,可以就近觀覽。

這裡設置了透明面板,透過元寇防壘眺望博多灣,想像元軍船隻攻擊的樣子。不妨像當時鎌倉武士一般,以同樣的視線窺探看看吧。

看更多介紹: 生之松原元寇防壘

3)今宿元寇防壘

元寇防塁(今宿地区)

約2.2公里的防壘,據說是由豐前國(福岡・大分)的御家人負責建造。實際的防壘未經過調查無法知道其構造,長垂海水浴場能看見松林中地面埋著石頭相連的狀態。

看更多介紹: 今宿元寇防壘

4)蒙古塚・
元寇殲滅之處碑

蒙古塚(今津)

據說這裡是元朝入侵時戰死者或被處決的元軍俘虜火葬的地方,為了慰靈而建造的蒙古塚。

附近的元寇殲滅之處碑,為了保存在1913年今津地區發現的元寇堡壘流傳後世,1915年建造了這個石碑。由以築地本願寺等作品廣為人知,東京大學的伊藤忠太博士所設計,石碑上方刻有愛心標誌。

5)蒙古山

位在糸島半島北東方的山裡流傳著「這裡曾埋葬元寇的戰死者」「這裡曾採集建造元寇防壘用的石頭」等,從山頂眺望的玄界灘景色壯闊。

早良地區

1)西新元寇防壘

元寇防塁(西新地区)

總長約20公里的元寇防壘,大約中間位置左右的防壘高約2.5公尺到3公尺。其結構是由黏土構成基礎,基底寬約3.5公尺在前後方堆疊石頭後,縫隙間填滿砂和黏土,為了節省石材採用的獨特工法。負責建造的國家不明。

1970年經過整理後保存公開,東側有元寇神社。

看更多介紹: 西新元寇防壘

2)百道元寇防壘

元寇防塁(百道地区)

現在能看見防壘上方石塊露出的狀態。負責建造的國家不明。
文永之役時,元軍的主要部隊在這附近(百道原)上陸,據說是當時的激戰地之一。

3)西南學院大學元寇防壘

西南大学元寇防塁

新建校舍時調查後,將新確認的防壘移建、修復。

4)祖原山

文永之役時,據說元軍在這座山上紮營。捲軸畫「蒙古襲來繪詞」描繪了元軍從這裡敲鑼打鼓的樣子。現在山頂上建有紀念碑。

5)鳥飼的鹽屋橋

塩屋橋

捲軸畫「蒙古襲來繪詞」作者竹崎季長描繪了,元軍在鳥飼潟「鹽屋之松」下戰爭時的樣子,當時這一帶進行了激烈的戰爭。現在這座橋的名字仍保留著當時歷史。

博多地區

1)博多小學
石壘遺跡展示室 

博多小学校石塁遺構展示室

挖掘調查時新發現的遺跡,推測或許是博多的元寇防壘。地下展示室能看見發現時的樣子。※僅限星期天早上十點至下午四點開放參觀。

東區

1)箱崎元寇防壘

元寇防塁(箱崎)

約3公里長的防壘,據說是由薩摩國(鹿兒島)的御家人所建造。現在雖然沒有辦法看見元寇防壘的遺跡,在地藏松園公園建有史蹟元寇防壘的紀念碑。近年,九州大學箱崎校區史蹟內的挖掘調查中,發現元寇防壘一部分的遺跡,追加指定為國家史蹟。

2)筥崎宮

重建文永之役被大火燒毀的神社時,龜山天皇送了親筆寫的「敵國降伏」御宸翰書函。神社裡還有蒙古頭盔、雲版等與蒙古入侵相關的物品。與宇佐神宮,石水八幡宮為日本三大八幡宮之一。

筥崎宮境内蒙古碇石

筥崎宮境內的「蒙古碇石」與遷移後元寇防壘的石頭

3)志賀海神社

自古以來奉為海上守護神敬仰的神社。在「蒙古襲來繪詞」中,描繪著志賀海神社和鳥居附近蒙古兵的樣子。

4)火焰塚

火焔塚(志賀島)

弘安之役時,據說這裡是高野山的僧侶一行人祈禱蒙古軍投降的地方。並且埋藏著不動明王的火焰,因此被稱為火焰塚。

5)蒙古塚

蒙古塚

弘安之役時在志賀島展開戰役,鎌倉幕府軍和元軍出現許多犧牲者。1927年建造的這個石碑,正是為了紀念文安・弘安之役戰死的蒙古兵。
此外,旁邊有由張作霖撰寫的「蒙古軍供養塔贊」石碑。

6)東公園 龜山上皇銅像

據說龜山上皇在元寇入侵時,向伊勢神宮等祈禱敵國投降說著「願以自身代替國難」。
這裡成為和元寇相關的地點,卻沒有能向後世流傳的紀念碑。當時的福岡縣警務部長(現在的警察署長)湯地丈雄先生發起募款活動等,在1904年建造了這個銅像。

博物館・資料館

1)福岡市博物館

福岡市博物館

常設展示室內設置了解說「蒙古襲來繪詞」的觸控面板。也展示了因為暴風雨沉沒的蒙古軍船遺物,鷹島海底遺跡的出土文物。

看更多介紹: 福岡市博物館

2)東公園 元寇史料館

元寇史料館

這裡展示二度經歷蒙古襲來文永・弘安之役時兩國相關的武器,明治時代畫家矢田一嘯所描繪的元寇畫等。入館必須要事先預約。

看更多介紹: 元寇史料館